武大郎从小没了父母,和二弟武松相依为命。武大郎身材矮小,貌不惊人,忠厚老实。为了维持家里生活和让武松读书,武大郎卖过烧饼,烧过瓦盆儿。武松生来厌文喜武,大郎见二弟对文不感兴趣也不强求,于是自己学了起来。武大郎每天早早地把事情办完便去村里的学校听课。由于大郎虚心好学,又肯吃苦,几年后竟考了个七品县官。
再说武大郎的老师,全家共六口人,靠他一人挣钱吃饭。老先生辛辛苦苦地教一年书,到头来也吃不上几顿饱饭。他见自己的学生武大郎做了七品知县,便想让武大郎周济周济。于是,这天大清早,他就进县城找武大郎去了。
武大郎见自己的老师来了很高兴,热情地进行招待。老先生有点好面子,不好意思直接向武大郎要钱。他多次侧面透露这个意思,可武大郎却一字不提,也不说不给,也不说给。十几天过去了,老先生要告辞回家了,心想:这下武大郎,怎么也得给我十两二十两的银子吧!结果,武大郎一个小钱儿都没给他。
老先生从武大郎家出来后又气又恨,自己身上分文无有,只好沿路讨饭。为了报复武大郎,老先生每到一个村子就教孩子们几句俏皮话:武大郎烧纸—单吊儿;武大郎过门坎—带抢鼻子带抢脸儿;武大郎的宅子—凶活;武大郎的鞋子—提不起来;武大郎的媳妇—潘金莲;武大郎卖瓦盆儿—一套一套的。这样,老先生一路走一路说武大郎的俏皮话。
可他到家一看,愣了:只见自己原来的三间破草房都变成了青砖大瓦房,家里人告诉老先生说,他走后不久,武大郎就派人给他家盖房来了,现在家里不愁吃不愁穿。老先生听到这里一拍大腿:“坏了,坏了,我在路上说了大郎那么多的坏话,这可怎么办呀!”于是,就回头去各村劝说人们不要说了。可是结果呢?传的更多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