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运河故事】朝斡独递公呈除旧患[含2张图片]

那些值得的记忆 发表于 2020-6-17 16:43:27|来自:中国河北邢台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农耕社会里,土地不仅是农民重要的生产资料,也是朝廷与地方官府征派赋役的重要依据。官府总是期望通过土地丈量,掌握耕地之实情,以确保赋税收入。
话说清朝顺治元年,户部下令各省清查地籍,由于战事未靖,直到康熙初年,以清田均役为宗旨的土地清丈工作才在各地逐渐执行,有些地方甚至拖延到雍正年间。清河县的土地清丈工作也是在这个历史背景下开始的。
清河县一直有一个对百姓不利的情况:每次官府清量土地,丈量土地的官吏都要向被丈量土地的农户索要银子,每亩钱余,这次的清丈工作也不例外。百姓生活在靠天靠地的农耕社会,大多食不果腹,哪有多余的银钱给那些官吏,全县百姓为此感到痛苦不堪。

2.jpg

有些胆子大的百姓私自聚集在一起,商量方法,有个乡人说:“我们请求本地乡绅,撰写一份公呈,递交到县衙,请求张县令禁止官吏索要银两,如何?”众人又商议一番,再无他策。
他们请乡绅写好公呈,选派代表把公呈送往县衙时,又遇到了困难。原来,当时清河县的县令姓张名东洛(此名是王氏家谱中的记载,在清河县志中没有找到此人。而据清河县志记载:雍正三年,清河县令是张秉恪。不知是不是一个人;如果是一个人,不知是家谱误写,还是张秉恪号东洛,有待进一步考证。),出身于盐商之家。县令张东洛刚刚出来做官时,其党羽残暴、狠毒,他也不严加管束,百姓都怕他。于是参与撰写公呈的人都不胆出面去递交,害怕日后遭到张县令的迫害,纷纷借故就要离开。这时,只听一人哈哈大笑,说:“我去!”众人一看,此人正是王朝斡。
王朝斡者,京杭大运河西岸,油坊古码头边王氏之十世祖也,字公弼。生于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五月初一,卒于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八月廿三日,享年85岁。据油坊王氏家谱记载:朝斡为本地县学秀才。“血性刚直,具泰山严严之气;立行方正,有履道坦坦之风。”他一心救济乡民,躬行正义。
朝斡公大笑几声,说:“你们个个都是妇人之心,胆量如此之小啊!为了解除全县老百姓,我愿冒险去递交公呈。”说完他拿起公呈,大步流星的上了路。众人心中默默祈祷,保佑朝斡公顺利归来。朝斡公走出不足一里,就刮起了大风,聚集着云朵,飞沙走石,天昏地暗;过了一会儿,又云散日出,金光四闪;天空忽阴忽晴,忽暗忽明,变幻不定。朝斡公定定心神,加快脚步朝县衙走去。
进了县衙一段时间,朝斡公衣冠完好的走出县衙。县令旋即下令,禁止官吏再向百姓索要丈量土地的银钱。全县百姓欢欣鼓舞,自动列队迎接朝斡公归来,以表谢意。原来,朝斡公见到县令张东洛后递交公呈,并向县令陈述了自己的观点。他的论辩态度分明,言辞有力,使县令张东洛心服口服。
后来,朝斡公与县令张东洛在淝乡县署相遇,向张东洛致歉说:“是我误信谗言,非常懊悔!当时,大家都说你残暴好武,看来真的不能随便相信传言呀!”此是后话。
朝斡“独往县衙递公呈,除去旧患惠百姓”却成为一段佳话,流传后世。
附:王氏家谱对朝斡公的记载

3.jpg

来源:方志清河

欢迎访问清河网(www.qinghe.cn),点击个人资料,可以修改自己的个性签名。
全部回复0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