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表演形式
打落子是由莲花落发展而成,以说唱见长。既适合于说唱各种长篇传统曲目,也适合于自编小曲目,在民间常以当地新人新事自编曲目。流行曲目有《借毛选》、《千金姑娘》、《工地英雄唱不完》、《刘春生上访》、《马全天抗洋捐》等。
打落子分单口落子和对口落子2种。艺人面前放一张桌子,场面可大可小,传统的是赶集上会或深入到农村,观众一围就说唱起来。单口落子只一人说唱,艺人用左手的小指、无名指和中指挟持竹棍,拇指顶起一个大镲,以棍击镲,用右手拿一个大竹板伴唱。对口落子是两个人说唱,一个人用竹棍击镲,另一个人两手分别拿一个大竹板和一个节子伴唱。也有人把打落子搬上舞台后,去掉桌子,改为四人说唱短小曲目,由两人各持一大镲,两人各持一大竹板伴奏说唱,并为其配上弦乐队伴奏,给曲谱添了过门。
二、音乐特点
词格是以七字句(四三结构)为主,也可增至八字句或十字句,要求不太严格。一般都是四句为一段落。第一、二、四句押韵,韵脚用儿化音较为好听的,一般都采用儿化韵。所用“人辰”、“一七”韵辙较多。如需延长段落可在第三句加用道白、快板、花腔或重复第一、二句等,仍以第四句为结尾。其节奏为:××× ××丨〇× ×丨× 〇丨。
来源:方志清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