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x
官方微信 清河网APP

[人物] 【人物春秋】三国时期清河名士王经[含1张图片]

[复制链接]
清河百晓生 发表于 2020-5-16 13:26:09|来自:中国河北邢台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燕赵自古多慷慨忠义之士。三国时的王经,字彦伟,冀州清河郡(今清河县)人,与母亲因忠贞义烈、含笑同刑,被罗贯中赞曰:“节如泰华重,命似鸿毛轻。母子声名在,应同天地倾。”
王经少时家境贫寒,他一心向学,成为冀州名士。后得到同乡、司空崔林的赏识,被提拔任官。三国魏正始年间(240—249年),王经任江夏(今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太守。
一次,大将军曹爽命人带来布绢二十匹,让他去东吴交往、联络感情。王经为官耿直,很不耻于做这样的事情,便连曹爽给他的信书也不拆阅,就弃官而归。回到家后,王母大怒,她认为儿子身为行政长官,统领兵马而擅离职守,太不应该了,当着其部下的面杖责五十。过后,曹爽听说这件事,也没有再加以罪名。王经仍复出为官,且平步青云,历任雍州刺史、司隶校尉,累至尚书,颇受魏帝曹髦宠幸。王母见儿子官运亨通,训诫王经说:“你本是贫苦人家的子弟,如今做到俸禄二千石的大官,也算是很可以了,你应该知足了。世上不管什么事情,都不能做的过了头,太过头总是不祥。”但王经对母亲的一番苦心置若罔闻。

2.jpg

魏帝曹髦是在司马氏的扶持下当上皇帝的,事事、处处均在大将军司马昭的掌控之下,其实是一名傀儡皇帝,手中没有什么权力。曹髦不满于自己的处境,不堪忍受司马家族的专横跋扈与狼子野心,决意同其拼个你死我活。甘露五年(260年)五月初六夜里,曹髦召集宫中警卫、禁军三百人,并召见尚书王经和侍中王沈、散骑常侍王业,对他们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我不能坐等被废黜的耻辱,今日我将亲自与你们一起出去讨伐他。”
王经头脑非常清醒,深知此举无异于羊入虎口,有去无回,力劝曹髦不要以卵击石,因而劝阻说:“古时鲁昭公因不能忍受季氏的专权,讨伐失败而出走,丢掉了国家,被天下人所耻笑。如今权柄掌握在司马昭之手已经很久了,朝廷内以及四方之臣都为他效命而不顾逆顺之理,也不是一天了。而且宫中警卫空缺,兵力十分弱小,陛下凭借什么?而您一旦这样做,不是想要除去疾病却反而使病更厉害了吗?祸患恐怕难以预测,应该重新加以详细研究。”但曹髦此时已决意要与司马昭拼个鱼死网破,从怀中掏出早已写好的黄素诏书掷到地上,说:“就这样决定了,纵使死了又有什么可怕的,何况不一定会死呢!”说完,就进宫禀告太后。
王沈、王业不想跟着受死,就去司马昭那儿告密。喊着王经与他们一起去,王经怒而不肯,他抱定必死之心,追随曹髦前往讨伐司马昭。
结果曹髦被杀,王经被绑,其家人也被拘捕,交付廷尉处置。王经见母亲被抓来之后,跪地大哭,向母亲磕头谢罪说:“我不听母亲教诲,以至落到今天这样的下场!更不应该的是我还连累了母亲,实在对不起母亲!”谁料深明大义的的王母却脸色不变,笑着对儿子说:“人谁能不死,只恐怕死的不得其所。为忠义而死,没有什么遗憾的!”到被诛杀的那天,王经母子含笑受刑。此事震动全城,士庶无不落泪。
王经忠君报国、以死殉国的气节传颂千古。后来,王经和东汉时期忠言直谏的李云,被称为“清河双忠”,世代入乡贤祠供奉。
清同治十年(公元1871年),知县王镛在县城修建了“双忠祠”,以为纪念。该祠在原清河老城十字街路北,民国时期,改为第一区公所。现为民宅,原貌已荡然无存矣!但“清河双忠”的事迹依然为世人传诵。

来源:方志清河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从“清河网”看到的,谢谢!
欢迎访问清河网(www.qinghe.cn),点击个人资料,可以修改自己的个性签名。
全部回复0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