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根问祖】我村始迁祖验忠公为明朝永乐年间由山东省莱州府即墨县大王庄村迁至河北省临西县(原属山东临清县1964年划归河北)摇鞍镇乡《原白地乡》张白地村占产立村,因宋元时期瘟疫流行,战争不断,此地无人纳税,官称“白地”。后燕王扫北,此地人烟灭绝,始祖验忠公奉昭迁此占产立村,取村名曰“张白地村”,迄今已繁衍十九世。2015年6月为重修家谱,多次派人前往前往清河、即墨寻根问祖,但由于历史久远,史料甚少,均未获得确凿详实的史料。希望张氏宗亲后人有这方面的信息告知,不甚感谢。
字辈谱:一世祖验忠、二世张伦、三世九思、九敬、四世邦字辈,五世祖岳字辈,六世祖永字辈,七世祖张×两个字(一支万字辈)八世士字辈,九世良(张×)十世学(凤字辈)字辈 ,一直延续十九世。
联系人:张金东
电话:13031914120
微信:13031914120
地址:河北省邢台市临西县摇鞍镇乡张白地村
【寻根问祖】寻山东胶南漕汶张氏宗亲,漕汶张氏 先祖于北宋元佑年间自南直隶清河县迁至山东胶县王台漕汶居住,自明代起渐为显赫门第。 清代高凤翰《题张氏元佑书屋》诗云: 元佑老屋六百年,屋前松柏高参天。 当时缚茅竖土壁,非有殊作留坚完。 子孙聚族阅人代,前明已隔辽金元。 陵谷百变历劫火,宋家垛上常岿然。 浮云富贵有时去,此屋不共成飞烟。 呜呼! 盛德之留别有以,鬼瞰定知无疚愆。 只今岁久少经过,风风雨雨门常关。 寒松夭矫关不住,苍龙飞入青冥端。 茯苓斗大不可见,千尺下抱灵根蟠。 墙外行人生叹息,时闻落子松风前。 根据家谱记载,漕汶张氏自其七世至二十一世,先后出进士4人 (张若獬、张若麒兄弟双进士,张若麒、张应桂、张洽父、子、孙三进士)、贡生39人、举人14人,另有1人以军功累官至游击。康生为漕汶张氏之二十四世孙。 后代简介: 1.张显 张显 字至明,漕汶张氏之八世孙。 明正统三年举人,任山西灵石教谕,以善教化迁任代府纪善,改任湖广安化县丞。后历任北直隶钜鹿、江西萍乡知县。为官四十余年,所至皆有政声。 2.张勉学 、张正学 张勉学,张显之子,由明成化二十二年举人任北直隶枣强、柏乡知县,后迁任南直隶海州知州,俱以循吏著闻。 张正学,勉学之弟,字宗鲁,由明成化十六年举人任浙江绍兴府推官,居官廉洁,以报政入都。时王守仁在京师作官,为文赠之。后告休,安贫守正,足迹不入城市。有同年友某携妓过访不遇。正学知道后,锄去其土,时人有'程夫子'之称。 3.张若獬 、张若麒 张若獬,字义生,为漕汶张氏之十四世孙。崇祯七年进士,授北直隶河间知县,弭盗安民,以考核第一迁任南京户部主事,又升任淮徐道按察司佥事,督漕防河,多著劳绩。明亡后,弃官归隐于州南旃檀庵。嗣子张应建,因与其侄张洽交恶,迁至今胶南大台村定居,十传至张宗可(即康生)。 张若麒,若獬弟,字银台,崇祯四年进士,任北直隶保定府清苑县知县,迁任永平府卢龙县知县。以考核最优选任刑部主事,升任职方司郎中,加光禄寺少卿。后奉旨监军辽东,因军师失利下狱。不久,李自成义军攻打京师破狱,若麒得以回籍。清朝建立后,于顺治年间被朝廷起用,仕至通政司通政使。据传,当时若獬不屑其两朝为官,为王台附近关帝庙题联曰:'同胞兄弟羞,二心臣子愧',隐讽其事。后若麒告病还乡,多有善举。曾出田千余亩,一为供祭,一为赡族,一为养士,号'张氏三田'。 4.张文嵋 、张燕翼 张文嵋,字峨江,张若獬、张若麒之族弟。家贫,励志躬耕以养亲。若獬、若麒皆显而富,以负郭之田分给文嵋耕种,文嵋推辞不受。与兄同灶吃饭,文嵋每以劳役自任。由康熙十七年举人除沂水县教谕。康熙四十三年岁饥,尽以俸金赈济诸生。归居乡里,颇具德声。文嵋子张燕翼,字敬堂。性敏慧。究心四子书,好读程朱文集。由康熙四十四年举人任单县训导。善陶成士子。后告归,家居十余年,汲引后学,以经书文章自娱。晚年尤邃于易经。著有《周易会解》、《四书精义》。 5.张应甲 、张应桂、张应运等 张应甲,张若麒之子,字先三,清顺治年间贡生。性端方,少时即有文名。为赡养双亲而无意仕途。承父志主持'张氏三田',祭祀尽礼,赡养族人不问亲疏,对有志力学之贫士每年给粟四石。'三田'之制,历时80年不改。 张应桂,应甲之弟,字复我,顺治九年进士,改庶吉士,授内翰林宏文院编修。时明代忠臣左懋第子孙久徙海上,应桂上疏乞赦回,以广励忠孝。疏上后,虽被降级调用,但不久懋第子孙即被赦归。后迁任光禄寺丞。以年老告归,居乡以惠济见称。据传,其辞官后,曾至崂山出家,舍庙地百顷,另为王台准提庵舍地三顷六。著有《奏疏》、《脱籜轩偶存草》。 张应桂子张友臣、张邦臣皆贡生,张廷臣为监生。 张应运 字景开,为漕汶张氏之十五世孙。年少英迈而有志操。崇祯十四年投身军伍,为山东巡抚马成名的部属。马成名器重他的才能,任命他担任山海关左营中军守备。当时山东战乱,有许多难民被掳掠。张应运率甲士千余人,救难民五百余口,皆资助他们返乡。崇祯十六年,巡抚黎玉田专门上疏推荐张应运迁任抚标左营游击。未几明亡,弃官归里。清朝建立后,当地官员准备推荐他再度为官,以亲老推辞不就,卒于家。弟张应昌、张应象,皆贡生。 张应昌子7人,3人为贡生,3人为监生。张淳 张应甲之子,字孟朴,为漕汶张氏之十六世孙。年未弱冠即中举,授寿昌令,裁陋规冗费3000余两;赋额不足,代民缴纳1500余两,百姓戴之如父母。后以终养告归。子三:张楷为贡生,张柟为举人,张樾为监生;其孙张炯文、张熠文、张焘文、张燦文皆贡生,张新德为举人,张德懋为监生;其曾孙有2人为贡生、1人为举人、7人为监生;其玄孙有2人为贡生;其六世孙有1人为贡生(张怀澄)、1人为监生,其七世孙有1人为贡生。 6.张洽 张洽 张淳之弟。字仲和,16岁(康熙十五年)中进士。初授永宁县知县,劝农桑,修学校,教化大行。以治理有方升任山西道监察御史。遇事敢言,无所挠避。当时社会初定,社仓官员不能依诏旨行事。张洽上疏请立制限时出入,不使扰民;又以关税滞留不便商贾,请严禁需索,加强监督,发与印文,以防重税,皆蒙采纳。著有《谏垣草》、《吏隐堂稿》。据传,张应建入嗣张若獬后,张洽对其不敬。张应建亦轻视张洽,遂交恶。后张洽设计陷害,以张应建祭祀冒犯祖先告于官,欲置之死地。其父应甲获悉不允,将应建救出,并护送其到大台居住。途中,张洽派人追杀,因有人护送方罢。 弟张友逸,康熙乙酉副贡,授峄县教谕。 张沅 字起湄,号药山,为漕汶张氏之十六世孙。年十四即为诸生。其父张应昌任金城县知县,张沅帮助父亲督理内外,精明干练,人们对其都非常敬惮。兄弟皆早逝,抚养各位孤侄如同己子。后以援例任青州府训导,勤于教授士子,待贫寒学生以仁爱闻名。其子张存仁、张秉义的受业恩师纪汝奭被诬陷,张沅为言于学使,使诬陷之辞得到了澄清,并将其捐为监生。子7人,除1人早亡外,1人为举人、3人为贡生、2人为监生。 7.张存仁 张存仁 张沅之子,为漕汶张氏之十七世孙。。字虚斋,号伯刚,别号愚亭。康熙五十九年举人,雍正二年副贡,除陵县训导,升鳌山卫教授,因裁卫而改任泰安府学教授。后以终养告归,作《归来吟》以明志。为学官时,勤于课士,以立身制行为最。离开陵县时,顾慎行作《双松居士图》以志其操。鳌山卫学中有耐冬二株,树龄数百年,存仁有诗传诵一时。著有《岱游草序》、《乐轩吟》、《愚亭诗集》三卷。其子张大文为举人,张大亮为监生;孙张寿序为监生;曾孙张殿图为贡生。 张秉义 张存仁之弟。字忍斋,号质夫,晚年自号余叟,又称半舫主人。由雍正己酉拔贡分发湖南,试用州判,以军功升授桑植县知县。当地为新开辟的苗疆,以难治著称。秉义严无所苛,宽无所纵,士民安定。以考核最优擢升广东琼州府知府。丁父忧,服阙授四川宁远府知府,不久因对下属失察而受牵连,左迁直隶良乡、临榆二县知县。所至有政声,吏民畏怀。因亢直不能献媚上司而被免官。著有《半舫诗钞》诸集。其子张大器为贡生;孙张宁蕴为贡生,张粤荫为监生;曾孙张奎高为举人,张抡彦为贡生。 8.张怀澄 张怀澄 字桐源,为漕汶张氏之二十一世孙。以恩贡授直隶州州判。性豁达,好急人之难,尤其乐于奖掖后进。从学者报酬有无,从来不予计较。咸丰辛酉年间,捻军起义,州牧听说捻军将至,急令闭门守御。怀澄抗命建言,认为等难民入城后再关闭城门不迟,因此而得以保全性命的人极多。他七十余岁去世时,路上挤满了穿白衣为他送葬的学生。 9.康生 康生,原姓张,叫过张旺、张宗可、张裕先、张耘,参加革命后改姓名为赵容、康生。大概是改名的次数太多,使得他的张姓令多数人不知。 不过,康生出生的张氏家族确实不凡,在山东省胶县一代是远近闻名的大地主,家大业久,有钱有势,并且家业是祖传几十代,都是富甲一方的大户。 康生的曾祖父,叫张鸿义,是一个贡生。 贡生,在清代属于高级知识分子,是由府、州、县升入国子监读书的生员。张鸿义只是一个读书人,没有当过官,吃的是祖宗饭。他的下一代,即康生的祖父一代,有兄弟两人。老兄叫张抱先,老弟叫张葆元,也是读书人,即孔孟的忠实信徒。 张葆元就是康生的祖父。他生有三子。老大叫张呈祥,是个廪生。廪生就是考试成绩好的秀才,在清代,官府会按时发一些生活补助。老二叫张发祥,也是一个秀才。老三叫张其祥。张发祥就是康生的父亲。 张家原有土地六七千亩,除少量种菜外,其余的都租给佃户,每年收地租,多达几十万斤。到康生父辈这一代,尽管一家分为几股,家业还是巨富无比。张发祥一家田地有近两千亩,房屋几十间。高门大院,青堂瓦舍,远看像一座神秘威严的城堡。 树大招风。1917年一个深夜,突然几十个土匪翻墙跳进张家大院,持着枪杆吼叫:“都给我滚起来!”杀气腾腾。张家老小慌作一团。康生的哥哥见势不妙,撒腿便向外跑,“叭”一声枪响,人应声倒在血泊中,当场被打死。 土匪们把张家翻了个底朝天,把所有财宝装进大麻袋,扬长而去。 张发祥吓得魂飞天外,生怕土匪再来,为了保命,在诸城县城买了一块地皮,大兴土木,建成又一幢气魄非凡的新公馆。张家又成为了诸城县的名门望族。 张发祥一生只是个秀才,在家靠收租过日子,吃的还是祖宗饭。 事实上,康生为漕汶张氏第二十四世孙。漕汶张氏先祖于北宋元佑年间自南直隶清河县(今江苏省淮安)迁至山东省胶县大王台立村,因前有漕渠(运粮河道),村西北有汶山,故取名漕汶村。自明代起,漕汶张氏开始发迹,成为显赫门第。 据家谱载,漕汶张氏自七世至二十一世,先后出过进士4人、贡生39人、举人14人,另有1人以军功累官至游击。其中,漕汶张氏之十四世孙张若獬中进士,曾担任南京户部主事,后升任淮徐道按察司佥事。他的弟弟叫张若麒,也是进士,当过明朝刑部主事,明朝灭亡后,顺治年间,他又被清王朝起用,官至通政司通政使
字辈谱:
联系人:张忠波
电话:15063995206
微信:15063995206
地址:山东胶南
来源|张氏在线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从“清河网”看到的,谢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