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一刮风,处处是风沙,都不敢出门儿!”日前,在河北省清河县清凉江沿岸的东野庄村,刚刚晨练回家的村民齐金开说,“现在一出门,花红遍野、水清柳绿,空气清新,心里别提多舒坦啦!”
过去,清河县沿清凉江岸的7个村庄,土地沙化严重,每逢春季大风,漫天遍野都是黄沙。农民种植农作物收益甚微,大部分农民外出打工,农田都是“望天收”。近两年来,清河县围绕“绿”字做文章,实施绿色富民、生态发展战略,推进“绿色农业、生态农业、品牌农业”,向绿色要效益,蹚出了一条以“绿”富民的新路子。东野庄村就利用清凉河南岸600余亩河滩地发展起太阳能发电场、观光垂钓园、生态养殖区、300亩黄桃种植基地,仅仅两年的时间就使一个负债累累的穷村变为一个集体收入40余万元的经济强村。
如何让绿色农业“生金生银”呢?葛仙庄、马屯等13个村,土地沙化,庄稼不长,老百姓连饭都吃不饱。后来,当地大力发展山楂种植,如今马屯村种植山楂达2万余亩,年产7.5万吨,年收入1.5亿元,成为我国平原地区规模最大的山楂种植区,仅此一项人均纯收入5800元,被评为“中国山楂之乡”“无公害山楂种植基地”。
山楂红了,百姓富了,环境也好了,可谓“一举三得”。成片种植的山楂树起到了防风固沙的作用,春天的漫天风沙不见了,上万亩洁白的山楂花将这里装扮成全县最美的地方,吸引着周边及邻县的人们纷纷来观赏。依托这一资源,清河县打造起山楂旅游小镇,对这一带的7个村庄进行连片开发,村庄布局和景观进行一体化规划设计,先后举办山楂花节和山楂采摘节等乡村旅游活动,吸引了石家庄、衡水、邢台、夏津、聊城等周边地区近20万名市民前来观光旅游,每年为当地农民带来100多万元的收入。
本文源自:农民日报 李萍 李杰
|
|